玩戶外的,有誰忍得住不留影?
即便登山裝備推陳出新,質(zhì)量與樣式也較以往精良,但登山運動原本就具有一定的危險性,若再加上一路緊背在身上的攝影器材,更提高了登山活動的困難度。雖然一路上各種人為與自然的變量仍不少,但提前準備卻能增加成功的機會,雖然歷經(jīng)了千山萬水、長途跋涉的辛苦歷程,卻能為自己帶回值得一世收藏的自然美景,這也是許多風景攝影愛好者不辭辛勞也要共襄盛舉的原因之一。有哪些是登山前該做的功課呢?請看~
登山攝影組隊與行進
山岳攝影除了須具備耐力與體力兼具的健康體魄外,舉凡攝影器材與登山配備的選擇、路線規(guī)劃以及多向登山攝影的前輩們請益?等事前準備功課也相當重要,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正是這個道理。登山活動因路線較復雜或深入,因此不同于一般可隨意進行的健行運動,通常會相約一群志同道合(以防發(fā)生有人只求攻頂不拍照,有人卻想要拍攝沿途美景此般意見分歧的情形)的人,在組隊后有計劃地擬定計劃書、體能訓練、統(tǒng)一辦理保險與入山(入園)證,必要時會規(guī)定團體(個人)裝備,以及飲食、住宿等各項事宜。
在登山攝影團隊之中有位重要人物,他必須是一位具備經(jīng)驗且熟悉山?jīng)r的領隊或向?qū)В心芰珳收瓶貢r間、隨時隨地依照隊員們的身體狀況調(diào)整行進與休息的時機,并且引領隊員們安全地前往目標地。登山攝影入門或輕裝登山者,可以維持每走30分鐘休息5分鐘或是60分鐘休息10分鐘的頻率,讓身體也能夠喘口氣;如果是登山老手或著重裝登山,建議每走60分鐘休息10分鐘。但實際狀況仍應視體能、路況與拍攝時間做機動調(diào)整。
行進的技巧
一開始的登山行進速度建議以平穩(wěn)為主,腳步的重心應平均地落在腳掌,絕不能起步就快走或大步跳躍,否則可能招致抽筋的下場。未免膝蓋關(guān)節(jié)承受過大壓力,若遇上坡路段應先放慢步行速度,并且上半身略為往前傾,以膝蓋帶動腳向前跨。若坡度越陡,步伐應越小,而海拔越高,則步伐應越慢;遇下坡路段時切忌勿跑步而應將視線往下、腰部放柔軟(勿挺直腰桿)緩步下坡。上下坡時若想攀扶草木,建議先輕拉測試其穩(wěn)固性,因為即便是大樹干仍有可能根部腐爛而不堪倚靠,故避免推靠或攀拉枯木。
登山時務必遵照預定路線行進,以免為走快捷方式而落單甚至迷失路途。隊員間的距離最好保持數(shù)步之距,且隊伍不可拖太長,至少要維持在以聲音能呼應或彼此在視線范圍內(nèi)的距離。若在山中突遇雷雨,為防遭到雷擊,絕對不能手持金屬物品、靠近大樹或站在突出處。為保持行進間的體力,維持適當休息是絕對必要的!另外也可以藉由一些登山配備或妙方,減輕身體的負擔。例如登山手杖有助加強手臂推力,能夠降低雙腳的受力并保持身體平衡。此外,登山前、行進間不可以飲食過飽,以少量多餐為進食原則。
天候、衣著、宿營
天候:
一般而言,臺灣的高山氣候溫度,是與海平面高度呈反比。更精確地說,自海平面起算每上升1000公尺,氣溫將會降低6度,若遇上下雨、刮風等狀況,“體感溫度”將會降得更低,對于登山者而言是一項相當嚴峻的考驗。建議在行前應提前注意一周氣象預報,且若行前一周登山地點曾發(fā)生豪大雨、地震或臺風,應避免行經(jīng)有落石情形或距離較長的路線,在入山后更應隨時注意氣候轉(zhuǎn)變情況,以便及時因應。
衣著:
登山者的良好的體力、耐力是登山活動的必備要素外,學習適應突如其來的氣候轉(zhuǎn)變,更是登山之行的必經(jīng)過程。烈日下的舉步維艱、風雨間緩步前進、踏著雪逆風而行、在冷冽潮濕的夜晚瑟縮在睡袋中?想要跨越大自然的嚴峻考驗,學習“三明治穿衣法”便能輕松因應詭譎多變的高山氣候。
第一層 — 內(nèi)衣
穿在最里面的排汗衣,可以幫助出汗的身體保持干燥、透氣、舒適,但目前市面上的排汗衣價格不一、品牌種類多,建議可依照自身需求選購排汗系數(shù)較高的貼身排汗衣。
第二層 — 保暖層
排汗衣外應以添加保暖功能為主的衣服,避免身體出汗后不小心受寒,建議可選擇材質(zhì)為羽毛、Polartec、Windstopper的產(chǎn)品,其保暖效果較佳。
第三層 — 外層衣
最外層衣服的功能為防水、防風,甚至更好的材質(zhì)還具備透氣功能,主要材料為鐵弗龍。但須注意,通常防水透氣衣物的使用期限約在5年,選購時應記得詢問出廠年份與保養(yǎng)清洗重點,以免花了錢、穿到山上后才發(fā)現(xiàn)外套已喪失防水功能。
個人的體溫調(diào)節(jié):
登山運動容易讓人流失大量水分,當身體出汗時應稍稍解開衣服的數(shù)顆扣子或是打開夾克以達散熱目的并預防中暑,且千萬不能一感到熱就脫衣服,否則容易不小心就受了風寒。清早或天未明的登山行程,應該要慢慢地行進、少喝水、少休息,且不論休息時間長短,只要是低溫或在迎風面,都應加件外套、注意身體保暖。當?shù)诌_夜宿營地時,應立刻更換干燥舒適的衣物,睡覺時也須注意頭部、耳朵與手腳的保暖。
露營地的選擇:
露營地的首選為地勢平坦且取水便利之處,若實在別無選擇,必須夜宿傾斜地則應頭睡在地勢較高之處。入睡前先觀察氣候變化,甚至預期會下雨時,可在露營地的外圍挖排水溝以預防積水。
不適合駐營夜宿的場地
1. 山崖下方,因可能有落石掉下。
2. 河岸邊,因有洪水發(fā)生或有水位上升之虞。
3. 山頂,因風強雨驟又少遮蔽物,應避免夜宿該地。
作者:張斯粵
2022-03-08
作者:王海龍
2022-03-08
作者:21rv
2022-03-08
作者:21RV
2022-03-06
作者:張斯粵
2022-03-07
作者:作為高手
2022-03-03
作者:21rv
2022-03-03
作者:21rv
2022-03-03
作者:21RV
2022-03-02
作者:張斯粵
2022-03-03
1.微信掃描二維碼添加好友
2.請標注“有車”或“無車”